氯碱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化工原材料行业,其碱、氯、酸等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建材、化工、冶金、造纸、纺织、石油等工业,在整个国家工业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氯碱工业以盐为原料,电解工业盐水制成烧碱、盐酸、氯气、氢气,氯气进一步制成以聚氯乙烯为代表的多种耗氯产品,目前我国能够生产200多种耗氯产品,主要品种70多个。
中国氯碱工业发展起步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迄今已有70余年的发展历史。从上世纪末期开始到本世纪初的近十年间,是国内氯碱工业规模和实力成长最为迅速的时期。特别是2003年后,在国内经济环境利好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聚氯乙烯反倾销案的胜诉,国内氯碱行业两大主要产品聚氯乙烯和烧碱的产能和产量增长迅速,并双双在2005年跻身世界首位,成为了当今全球最重要的氯碱行业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
表1 2001-2008全国聚氯乙烯、烧碱产能产量
产品 | 指标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PVC 纯粉 | 产量(万吨)1 | 287 | 338 | 400 | 503 | 670 | 823 | 971 | 882 |
产能(万吨)2 | 365 | 434 | 523 | 664 | 972 | 1158 | 1448 | 1581 |
进口量(万吨) | 191.6 | 170.1 | 175.9 | 162.8 | 130.7 | 114.7 | 110 | 80 |
出口量(万吨) | - | - | 2.2 | 1.7 | 11.9 | 46 | 71.2 | 60 |
烧碱 | 产量(万吨) | 732 | 823 | 940 | 1060 | 1240 | 1512 | 1759 | 1852 |
产能(万吨) | 845 | 980 | 1070 | 1190 | 1470 | 1810 | 2181 | 2472 |
出口量(万吨) | 59.8 | 37.9 | 37.3 | 29.1 | 83.4 | 133.1 | 147.4 | 207.5 |
注:1,2 聚氯乙烯产能、产量包含糊树脂
与此同时,在氯碱工业整体规模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中国国内包括甲烷氯化物、环氧氯丙烷、环氧丙烷、氯乙酸、氯化石蜡等在内的多种耗氯产品在产业规模和质量上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其中很多产品的产能和产量规模也已位居世界前列甚至首位。
表2 2003、2008年部分主要耗氯产品产能规模对比
产品 | 产能(万吨) |
2003年 | 2008年 |
环氧氯丙烷 | 11.4 | 53.7 |
甲烷氯化物 | 49 | 118 |
环氧丙烷 | 52 | 85 |
氯乙酸 | 17 | 55 |
从表1和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产能和产量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正在从一个曾经部分产品(如聚氯乙烯、环氧氯丙烷、甲烷氯化物等)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转变成为一个全球氯碱行业主要产品的重要货源供应地,中国国内氯碱行业企业也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氯碱行业主要产品的市场运作当中。
可以说,正是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当中的高速发展,才奠定了中国氯碱工业在全球氯碱行业中无可争辩的重要地位,也为未来国内氯碱工业发展由规模优势向竞争力优势全面转化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近年来,中国氯碱工业的发展中逐渐呈现出自身的特点与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规模化与资源导向的生产重心西移。
企业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布局分散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氯碱工业发展面对的现实状况,而这一多年来形成的局面在最近几年氯碱行业的高速发展过程当中正在逐渐改变。
截至2008年底,中国国内聚氯乙烯企业的平均产能规模已经超过15万吨/年,烧碱企业的平均产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10万吨/年,相比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国内不足5万吨/年的聚氯乙烯和烧碱企业平均产能规模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特别是最近几年,广大中西部地区企业依托丰富的煤电等资源优势,新建了一批产能在20-30万吨/年以上的大型“PVC+烧碱”的配套氯碱项目,大大提升了中西部地区氯碱工业的规模和实力。中国氯碱网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西北五省区、西南三省、内蒙古自治区聚氯乙烯、烧碱的加总产能已经分别占到了全国聚氯乙烯和烧碱产能总量的30%以上和20%左右。如加上近年来氯碱工业同样发展迅速的山西(烧碱产能94.5万吨/年,聚氯乙烯产能86.5万吨/年)、河南(烧碱产能174万吨/年,聚氯乙烯产能123万吨/年)等中部省份,则我国中西部地区氯碱工业的产能规模占全国氯碱工业产能规模的比例数字还将有进一步的明显提升。
表3 近期西部地区部分典型新、扩建大型氯碱项目
企业名称 | 项目所在地 | 项目规划 | 备注 |
内蒙亿利 | 内蒙古 鄂尔多斯 | 离子膜烧碱:100万吨 电石法PVC:100万吨 | 一期40万吨已经投产,远景规划为100万吨 |
内蒙吉兰泰 | 内蒙乌海 | 离子膜烧碱:100万吨 电石法PVC:100万吨 | 一期20万吨已经投产,二期20万吨6月份举行开工仪式 |
新疆天业 | 新疆石河子 | 离子膜烧碱:106万吨 电石法PVC:112万吨 | 现有产能PVC72万、烧碱60万吨,后期有双40万规划 |
近年来,在全球能源成本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自然资源储量丰富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将成为对资源和能源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国内氯碱企业谋求更快、更好发展的现实选择。而传统上氯碱生产企业较为集中、市场相对成熟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其自然资源储备的短板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巨大环境压力,未来将很难继续承接大规模的氯碱工业项目。国家发改委2007年颁布实施的氯碱行业准入条件中对于东部地区发展氯碱工业的限制性条款,也体现了政府层面对于氯碱工业生产重心西移的这一产业发展趋势的政策性肯定。
第二,行业资源重组。
当前,中国国内氯碱产业的经营模式基本上仍然停留在“原料采购→基础产品生产→直接销售”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囊括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及相关服务领域在内的综合性的市场竞争能力。造成这种综合性市场竞争能力缺陷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国内氯碱行业产业集中度过低。在面临严峻宏观经济环境的情况下,对高度分散的氯碱产业的市场和行业资源经行整合,增强国内氯碱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已经成为未来中国氯碱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中国氯碱行业内已经出现了资源优势型企业沿产业链纵向整合(中国盐业总公司对安徽氯碱、株洲化工的重组)、市场优势型企业向上游生产领域延伸(中化集团对巨化股份、江山农药和内蒙三联的重组)、规模优势型中央企业横向整合(中国化工集团对沈阳化工、新疆中泰等十余家企业的重组),以及地方性优势企业强强联手(平煤集团与神马集团联手)等多种多样的行业资源重组和整合方式。
在行业、市场资源集中度逐渐提高的前提下,国内氯碱工业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催生国内大型氯碱化工企业集团的过程中,以企业为主体,行业为平台,逐步培育涵盖原料供应、初级产品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大宗氯碱化工产品物流,以及成熟的全球市场营销渠道等环节在内的完善的氯碱化工产业经营模式,并以此提升企业的经营品质与抵御全球性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三,产品结构与“碱氯平衡”。
2003年以来,“聚氯乙烯+烧碱”的配套扩张模式,在国内房地产市场对聚氯乙烯等化学建材原料强劲需求的支撑下,得以在行业内大面积铺开,特别是在煤电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这一发展模式更是极为常见。在这种扩张模式的推动下,国内氯碱行业、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均实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然而随着2008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迅速变化,聚氯乙烯市场急剧转冷,导致国内大量与聚氯乙烯配套的电解装置无法正常开工。几年来被广泛采用的“聚氯乙烯+烧碱”的扩张模式终于与“碱氯平衡”这一全球氯碱行业的永恒命题遭遇,这对国内产业界近年来的发展思路和已经形成的发展成果均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和压力。可以说,正是2008年下半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触发了这一中国氯碱工业潜在的结构性矛盾,并直接威胁到了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生存。
产品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关乎业内企业,乃至整个中国氯碱工业谋求未来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战略性命题。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一大批平时不为氯碱企业关注的耗氯产品已经进入了国内氯碱企业的视线,未来几年中,国内氯碱工业下游耗氯产品的结构性调整将成为产业发展无法回避的必然趋势之一。
分析人士指出,精细化工产业在发达国家化学工业总产值当中所占比例通常可以达到60%以上,而这一比例数字在国内尚不到40%。以耗氯产品为例,国外大型跨国氯碱企业均已经进入到了精细化工产品领域,并拥有大量的自主创新技术和一大批高附加值的细分市场资源。因此,跳出传统氯碱化工行业范畴,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需求的角度,结合新能源、新材料等朝阳产业,最大程度上发挥氯气资源的潜在价值,将成为未来氯碱行业下游耗氯产品结构调整中的必然选择。
第四,国际化与贸易摩擦
如前文所述,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国内聚氯乙烯和烧碱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全球聚氯乙烯和烧碱生产能力的1/3强,已经成为全球氯碱行业主要产品最重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不仅如此,如表1中进出口数据所示,中国同样正在成为聚氯乙烯和烧碱等氯碱行业主要产品全球最主要的货源供应国家之一。然而,与中国氯碱工业在规模上的一路快速增长有所不同,国内产业在迄今为止的国际化进程当中却始终与贸易摩擦相伴。
表4 中国聚氯乙烯产业近年遭遇外国贸易保护措施情况一览
| 终裁时间 | 案件结果 | |
|
土耳其特保案 | 2007.3.21 | 对一般贸易方式进口中国PVC纯粉进行配额管理。 对加工贸易方式的进口不作限制。 | |
印度反倾销案 | 2007.12.26 | 对原产中国的PVC企业以从量税的方式征收 从459-2702卢比/吨不等的反倾销税。 | |
巴西反倾销案 | 2008.8.28 | 对4家应诉PVC生产商征收10.5%的反倾销税, 对中国其他聚氯乙烯生产商征收21.6%反倾销税。 | |
中国氯碱工业的规模化程度在最近几年有所提升,企业装置的平均产能也在不断增长,但相对于国外生产和经营高度集中的大型跨国企业而言,仍然处于竞争中的劣势地位。由于国内行业资源过于分散,至今我国氯碱行业主要产品的进出口商仍然无法取得与自身贸易规模相称的国际市场话语权,在国际贸易当中完全受制于大型跨国企业。不仅如此,产业集中度低、单个企业市场竞争力偏弱的特点,也很容易在相关产品的外贸市场,特别是出口市场当中导致国内企业间的消极竞争,进而授外国政府与产业界以口实,对我国产品采取相关贸易保护措施,最终损害国内行业的整体利益。
针对当前国内客观的市场环境,如何引导建立行业内健康的市场秩序,并加强国内行业的产业安全预警和相关应对工作是国内氯碱行业企业必然面对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内氯碱行业未来能否在公平、公正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2008下半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8、9月份开始,国内氯碱行业主要产品(如聚氯乙烯、烧碱等)的下游市场需求迅速萎缩,产品社会库存激增,价格大幅下滑,企业现金流压力巨大。
受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商品需求大面积萎缩已成事实,国内的塑料加工、氧化铝、化纤、印染、造纸等氯碱行业主要下游产业开工率普遍大幅下调,给国内氯碱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当前,氯碱行业主要产品市场中,价格杠杆已经难以撬动需求,未来全行业面临着需求不足的巨大压力。
同时,长时间的低出口退税政策和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导致中国氯碱行业主要产品的出口增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特别是在当前的弱势市场环境下,低水平的出口退税和持续高位的人民币汇率对部分产品出口市场的负面影响表现得更为突出。以聚氯乙烯为例,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纯粉出口量出现了近3年来首次负增长(-15.73%),保守估计全年聚氯乙烯纯粉由于出口受阻回流国内市场至少在20万吨以上,特别是在市场形势急剧恶化的2008年三、四季度,大量计划出口货源集中回流国内市场造成的冲击效应尤为明显。
新经济环境下,国内氯碱行业的发展对策是什么?我们认为全行业应当对以下几点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是加强产业安全工作。
全球金融风暴引发的世界范围为内商品市场需求的萎缩正在逐步显现,实力强大且具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大型跨国化工企业集团正在加紧对世界范围内市场份额的争夺。
中国聚氯乙烯等氯碱行业主要产品的出口企业一方面要面对国外同行业对手的残酷竞争,同时又要时刻警惕国外企业以低价倾销或其他非正当手段强行进占中国市场的现实威胁。特别是近期,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走低,已经给国外竞争对手大举冲击在相当程度上依托煤化工路线发展的中国氯碱工业创造了极佳的外部条件。
这就要求国内企业既要重视准备随时应对国外政府对我产业实施贸易制裁,同时又要合理合法的运用法律武器和WTO规则维护本国产业利益不受侵害。
二是为行业健康发展争取有利政策环境。
近期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宏观经济增长的具体政策和针对社会企业的帮扶措施,国内氯碱企业支持并配合行业协会通过与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沟通和协调,降低困难时期企业运营的政策成本。力争在提高出口退税、争取合理优惠电价、技改贴息资金、取消盐业管理条例、老企业搬迁中的结构优化等与企业效益直接相关的政策领域,分享到政府宏观经济刺激政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把握机遇,引导并推动行业整体的产业结构升级。
在本轮宏观经济调整的大背景下,国内氯碱行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行业企业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逐渐体现出来,特别是在主要耗氯产品聚氯乙烯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的情况下,碱氯平衡成为了业内相当一部分企业无法回避的生死攸关的考验。因此,在行业发展周期的波谷阶段,通过市场或政策手段,适时合理地引导、推动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将对确保未来行业、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是树立信心,维护健康稳定市场秩序
在市场起伏明显时期,信息的不对称往往会动摇市场信心,并导致市场对产品价格的预期产生严重偏差,从而给企业带来本可避免的巨大损失。在当前的特殊时期,特别需要行业企业能够团结一致,在市场上树立氯碱行业的积极形象,维护市场信心,从而保证行业自身及上下游行业的稳定发展